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片言之赐,沐浴我心——采访知名校友,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 马萧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30   浏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激发学生感恩社会,感恩母校之情,同时发掘优秀校友资源,挖掘优秀校友事迹,引导优秀校友回馈母校,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于2018年8月27日上午7点前往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采访马萧院长。

无悔湖科挥洒青春岁月

马院长曾在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任教十年,谈及他对湖科的印象,马院长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他对咸宁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马院长看来,咸宁学院可是一个风水宝地,地方幽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外国语学院在全省历史也是非常悠久,她的前身是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学生基础好,老师经验高,当时招生比较少,和华师招生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咸宁学院的学生非常优秀,如今他们已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

治学不为媚时雨,独寻真知启后人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马院长深谙其道,听、说、读、写、译 样样精通,采访时曾谈到,有的老师让学生每天写一篇英语日记锻炼学生文字功底,一个学期后,学生们写来写去就那几句话,为了写日记而写日记,没有长进。于是他让学生改为写summary。一篇长的文章,学生经过思考、总结再到重新整理成一篇短的文章。这样学生读了、写了、也思考了,真正做到“学而思则学因思而益精,思而学则思因学而有据”。

马院长还和我们分享了他的学习经历,在他们那个年代,作为农村出来的学生,外语基础很差,资源有限,他认为自己的口语和听力很差,于是买了录音机,利用每个周末在教室里学习、听磁带。他说当时咸宁学院有一个英语角,他每天晚上都去练口语,从刚开始不好意思说到后来说多了就习惯了。学习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达到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有的人质变的时间长,有的人质变时间短,差别就归咎于他们在练习时是否善于总结思考,例如做翻译,马院长说做一篇翻译,不要先看参考译文,先在自己的理解上翻译,再对比参考译文对照,思考并总结,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相比,哪个更好,从文章整体结构再细致到一个词,长此以往,翻译功底肯定徒步青云。

指点迷津凸显就业优势

在全民学英语的大形势下,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存在犯难情绪,认为英语专业不好就业,但马院长并不太认同这个观点,他个人认为在大学学外语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把外语学好,今后的路会更宽更广,现在教育都强调通识教育,并不局限于某一专业,我们作为大学生,要侧重基础,在大学打牢语言基本功,坚定理想和目标,才有动力,花时间下苦功夫练习外语。

访谈最后,回首今日。马院长真诚希望湖科外院能有机会在武汉大学学习,衷心的祝愿母校发展的越来越好,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在各行各业有更大发展。这一次的寻访校友活动让在校的队员更加了解外语专业的工作方向,学习经验和方法,为青年学子输送了人生成长的正能量。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马院长,他是一位学者,寒来暑往,青灯黄卷,兀兀穷年;他是一位师者,恪尽职守,和蔼可亲,桃李天下;他是一位榜样,躬先表率,为我们指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