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母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注母校 > 正文

学校新添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15   浏览:

近日从校科研处获悉,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学校5项科研项目被授国家级。

这5项获批项目分别为顿新鹏教授的《Slit-Robo信号转导通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机制的研究》、80后副教授舒婷的《电泳沉积法制备绿色量子点敏化及共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刘晓华教授的《国培计划——基于动态需求分析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田新文副教授的《民生政治研究》(专著)、王崇良研究馆员的《张琪玉学术思想研究》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在应用语言学和情报学领域申报成功的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类国家级项目申报的重大突破。

2013年全校共申报国家级项目4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理工类申报国家级项目23项,医药类9项,管理类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人文社科类11项,艺术类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国家级项目)要求资助创新性,特别是具有原始创新的研究,是衡量高校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我校“大学梦”实现的核心指标之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每年都会参加科研处组织的动员大会,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积极申报。科研处制定了《湖北科技学院“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计划”实施方案》湖科科〔2012〕6号,根据“实施方案”,从每年9月开始启动,分别经过申报动员、申报书撰写、培育遴选、培育项目提升和项目申报书上报5个阶段对国家级项目进行精心培育。国家级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是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彰显特色、科技优先、实现跨越”发展主题的具体实践,希望通过科研处的精心组织,各个院系的密切配合,提高广大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我校高水平研究项目的跨越式增长,显著提升学校的科技核心竞争力。

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者简介

顿新鹏,男,1973年8月出生,从事神经轴突导向因子和神经多肽对成年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作用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lit-Robo信号转导通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机制的研究。本项目将系统地研究Slit1-3和Robo1-4在周围神经系统的表达方式及其在受伤前后表达的动态变化,并从英国伦敦大学引进Robo1基因敲除小鼠和Robo2条件基因敲除小鼠,从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引进Slit1和Slit2基因敲除小鼠,从美国华盛顿大学引进Slit3基因敲除小鼠,从美国杜克大学引进Advillin-CreER转基因小鼠,来深入研究Slit-Robo信号转导通路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导向机制。预期的研究结果不但对揭示周围神经系统再生特异性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会对将来开展其它神经轴突导向分子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机制的研究起重要的实验和理论指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项目首次将神经轴突导向分子与人工可降解神经导管相结合而对受损后的周围神经进行修复,有望将其用于临床来促进病人手术后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的恢复。

舒婷,女,1980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的研究。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电泳沉积法制备绿色量子点敏化及共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本研究在在新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目前QDSSC中的量子点绝大多数都含对环境有害的元素,因此开发绿色环保的QDSSC十分必要;同时目前广泛采用的量子点敏化电极制备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限制了QDSSC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本项目选择“绿色”CuInS2量子点,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可控的CuInS2量子点敏化电极,再将绿色Ag2S量子点与CuInS2进行共敏化,制备Ag2S-CuInS2量子点共敏化电极,研究CuInS2量子点的尺寸与结构对QDSSC性能的影响,研究Ag2S-CuInS2共敏化对QDSSC性能的影响,利用多种分析和测试手段,研究CuInS2和Ag2S-CuInS2 QDSSC的内部作用机理,为提高绿色QDSSC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刘晓华,女,教授,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教师专业发展。获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培计划——基于动态需求分析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本课题所进行的研修项目特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将厘清特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其存在的价值取向和应然的价值规定,同时也将系统分析研修项目课程建构的基本理念,认清其应遵循的基本理论依据,补充了“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课程理论研究的理论储备,进而立足本土进行创新,进而构建科学系统的研修课程体系,从教师实际需要出发,合理为参训教师设计相应的课程模块,全面提高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承担此研修项目的其他高校提供借鉴。最终为国家制定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确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田新文,男, 1969年10月生,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民生政治研究》(专著)。本书以民生政治的理论构成和实践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民生问题与政治运作的关系,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民生政治这一学术命题和现实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现代政治学政府理论,对民生政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专门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结论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有别于传统政权政治、生产力政治的民生政治命题,并以民生政治概念来解读、统率和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王崇良,男,1961年6月生,湖北科技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文学学士。学术研究主攻方向:文献分类学、中国当代文献分类学家思想研究、中国当代情报语言学家思想研究。获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琪玉学术思想研究》。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张琪玉学术思想研究、归纳总结张琪玉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角度和切入点:忠实作者原创之意,采用“梳理+综合分析与研究+提炼思想+评价”方式,对张琪玉学术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与评价,使他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学术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消息来源:学校新闻网)